【深度】“辦公桌流動在田間地頭!”
“辦公桌流動在田間地頭!”
——德江縣合興鎮(zhèn)凝心聚力書寫新時代的民生答卷
今年“雙節(jié)”期間,陽光照耀在武陵山脈與婁山山脈交匯地帶的德江縣合興鎮(zhèn)的土地上,杭瑞、沿德、德余交叉過境的高速公路旁,秋風送爽,稻浪飄香,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清晨八點,該鎮(zhèn)中寨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張遠背著行李包走進農家小院,與父老鄉(xiāng)親坐在一條板凳上交流談心。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昨天走訪收集的訴求,及其解決的初步計劃等。“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要把辦公場地搬到田間地頭上,多開群眾會、小組會、院壩會,實實在在為村民排憂解難,凝心聚力加快發(fā)展。”鎮(zhèn)黨委書記楊維是這樣要求每一位干部的,同時,他和鎮(zhèn)班子成員也是這樣帶頭做好表率的。目前,全鎮(zhèn)的村村寨寨隨時隨地可見干部忙碌的身影,他們面對面與村民攜手話說桑麻、破解難題和推動發(fā)展。
“談”出來的“急難愁盼”
——始終堅持凝心聚力破解
“張支書,來得正好!”張遠剛走到青杠園組村寨旁,70多歲的袁忠武就迎了上來,手里端著半缽死了的蜜蜂,“你看這蜜蜂,被茶葉管護人員施藥時沒注意熏死了。”
張遠跟著袁忠武穿過村寨,來到他家的蜂房,被熏死的蜜蜂可憐地趴在地上,袁忠武發(fā)愁地說:“這是一個損失啊,你看怎么辦呢。”張遠立即掏出手機對接茶葉管護人員,“這個得賠償!”他從帆布包里掏出筆記本,就地擺開“辦公桌”,認真記錄,“上次反映后,沒人牽頭管這事兒”“要是再這樣,我們一年的收成就沒了”。袁忠武的句句扎心話敲擊著張遠的心扉。
黨員、干部傾聽群眾心聲。
張遠的鋼筆在筆記本上飛速游走,每一條訴求后都標注著序號和關鍵詞。“你放心,我已經對接好了,他們答應一定會照價折算賠償。”他起身沿著蜂桶,逐一查看,手機里存下了現場照片。
這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場景,每天都在合興鎮(zhèn)上演。今年,該鎮(zhèn)推行“談、聽、做、評”機制以來,全鎮(zhèn)打破“坐班等訴求”的舊模式,要求干部每周至少三天下沉村組,采取“院壩座談、田間訪談、街頭閑聊”等群眾認可的方式,主動收集訴求。截至目前,全鎮(zhèn)120余名干部已走訪群眾8500余人,收集各類民生訴求125條。
“以前反映問題要跑鎮(zhèn)政府,現在干部找上門來聽,我們說話更敞亮。”看著柵欄里活蹦亂跳的雞,鳥坪村中元組梁云飛坐在自家門檻上滿臉笑容。前幾天,鎮(zhèn)黨委書記楊維走訪時,他隨口提起“想擴大養(yǎng)雞場沒資金”,沒想到他立即聯(lián)系信用社,三天后信用社來人說可以搞無息貸款,大力支持他擴大發(fā)展規(guī)模和質效。
“聽”進去的“民心密碼”
——始終堅持因地制宜落實
晚上七點,合興鎮(zhèn)政府五樓會議室燈火通明,各部門負責人圍坐成圈,面前擺著厚厚的“民情臺賬”,這是當天走訪訴求的匯總梳理成果,鎮(zhèn)班子成員集體在一一研判,認真把脈問診,并因地制宜逐一開出方子加以解決。
黨委書記召集各村支部書記研判。
“中寨村需要規(guī)?;N植天麻,需要規(guī)?;N植稻谷主產油沙米,涉及農業(yè)農村相關部門擬定可行性方案。”鎮(zhèn)長吳成利指著筆記本上的訴求清單,清單上用紅、黃、綠三色顏色標注著緊急程度,“這是中寨村2026年發(fā)展訴求,屬于紅色緊急類,必須在一個月內拿出方案。”
辦公室王江立刻接過話頭:“明天我?guī)巳ガF場,看一下面積、規(guī)模和機耕道暢通情況。”他在臺賬上簽下名字,標注了完成時限。
把群眾的訴求聽進去。
“聽”不僅是記錄,更要讀懂訴求背后的期盼。鎮(zhèn)平安法治辦公室主任付超記得,上個月走訪生態(tài)移民街時,居民譚紹芬大嫂反復念叨“小區(qū)路燈好幾天不亮了”。他實地察看后發(fā)現,路燈老化線路中斷只是表象,真正的問題是老年人夜間出行安全缺乏保障。他立即聯(lián)系供電部門及時接通電源,讓小區(qū)重新亮堂起來,還組織鎮(zhèn)公安派出所組建了夜巡隊。
“聽得準、梳得清”,是“談聽做評”機制的關鍵。合興鎮(zhèn)建立了“三級梳理”制度:干部走訪時即時記錄,分類匯總。對收集的訴求,按照“民生保障、基礎設施、矛盾糾紛”等六大類建檔,明確責任主體和辦理時限,形成“訴求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的閉環(huán),確保每一個問題、每一個訴求和每一個建議及時獲得合理回應。
“以前群眾反映問題像‘打游擊’,處理過程像‘打太極’,現在有了臺賬管理,每個問題都能追到根、落到實。”鎮(zhèn)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吳松翻開9月的筆記臺賬,42條訴求都打著“辦結”“推進中”的標簽。
“做”出來的“民生溫度”
——始終堅持高質量融合發(fā)展
清晨五點,大興社區(qū)田芬的商店剛開門,城管隊員陳強就帶著工作隊來了。“田姐,今天就把你反映的占道經營問題解決了。” 他指著店外的便民疏導區(qū),“這里劃了專門的攤位,既不影響生意,又能保持街道暢通。”
半個月前,店主田芬女士在街頭閑聊時抱怨:“流動攤販堵在門口,生意差了好多,反映多次沒人管。” 這條訴求被列為黃色重點類,由鎮(zhèn)城管辦牽頭,聯(lián)合社區(qū)和商戶代表制定方案。如今,社區(qū)劃定了20個便民攤位,規(guī)劃了停車區(qū),配備了垃圾分類桶,還安排了專人保潔。
黨員、干部與群眾促膝談心。
“真沒想到這么快!”田女士看著整潔的街道,給陳強遞上一杯熱豆?jié){,“以前怕城管來執(zhí)法,現在他們幫著找辦法,這才是為老百姓辦事。”
在合興鎮(zhèn),“做”不僅要解決問題,更要舉一反三。針對朝陽村亮化困難“短板”,鎮(zhèn)里積極爭取到縣財政局專項資金,啟動了“路燈亮化工程”,這是朝陽村所差路燈的大坪洞溝兩個組的補缺安裝,惠及群眾800多人。“不能只解決一個村的問題,要讓更多群眾受益。”據副鎮(zhèn)長劉松介紹,全鎮(zhèn)的“亮化”工程已經基本達到全覆蓋。
對一時難以解決的訴求,鎮(zhèn)里推行“分期辦理+全程公示”。朝陽村扶陽古城的旅游開發(fā)問題,因涉及資金重大和招商引資難度,需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認真謀劃、長遠著想。目前,正積極對接上級相關部門,全力申請省級和國家級文物保護。鎮(zhèn)政府在“十五五”規(guī)劃中對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詳細規(guī)劃。“雖然要等一段時間,但看著進度一點點推進,我們心里踏實,也有了更好盼頭!。”村民陳香大嫂說。
黨員、干部走訪群眾。
截至目前,全鎮(zhèn)收集的125條訴求中,已辦結115條,辦結率達92%,其余10條均在推進中并定期公示。
“評”出來的“口碑豐碑”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發(fā)展
“滿意!太滿意了!”
在鳥坪村村委會的“滿意度測評”現場,梁云飛在測評表上寫下滿分,還特意畫了個笑臉。今年秋天,村支“兩委”積極協(xié)助陽光玫瑰種植大戶找銷路,拉客戶,大家扭住一股繩忙葡萄銷售,保證了種植大戶的銷售渠道和群眾的勞務收益及土地租金。
合興鎮(zhèn)的“評”分為“即時評、月度評、年度評”三個層次。干部辦結訴求后,當場請群眾填寫滿意度測評表;每月底,由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群眾代表組成評議組,隨機抽查訴求辦理情況;年底開展“民心口碑榜”評選,其結果與干部績效考核直接掛鉤。
黨員干部與群眾在“壩壩會”上交流。
上個月的月度評議中,有群眾反映“加裝的路燈亮度不夠”,鎮(zhèn)里立刻聯(lián)系施工隊更換了更高瓦數的燈泡,還組織群眾現場驗收。“測評不是走過場,群眾不滿意就要返工。” 李進說:“群眾的口碑比任何榮譽證書都珍貴。”
在合朋社區(qū)第一書記田甲的手機相冊里,記者看到一本厚厚的“口碑冊”:羅永富大叔的“安全臺階”、馬文香大娘家樓下的“明亮路燈”、老街剃頭匠的“整潔攤位”…… 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談聽做評”機制帶來的變化。
“以前鎮(zhèn)上搞工程,群眾總說‘花架子’,現在干部干的都是我們盼的事。”合朋社區(qū)居民黨安貴指著瀝青路面的新街說,“這是鎮(zhèn)里勒緊褲帶為我們新鋪成的瀝青街道,我們還有什么不滿意呢?”
青山綠水環(huán)繞的合興集鎮(zhèn)一角。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裝有百姓。
從朝露晨曦到夕陽西下,合興,這個全國衛(wèi)生鎮(zhèn)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忙碌走訪的黨員、干部們背著帆布包往回走——
在他們墨香新鮮的筆記里,新的訴求等待梳理;
在青山綠水環(huán)繞的阡陌上,新的希望蓬勃生機!
正如合興鎮(zhèn)黨委書記楊維在民情民生筆記本上所寫:“談聽做辦解民憂,口碑相傳暖民心”。眼下,這場正在推進的鄉(xiāng)村治理合興實踐,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奮力書寫新時代的民生答卷。
編輯:徐霜
二審:楊勝花
三審:蒲智
總值班:勾文明 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