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講解什么”!《法治日報》點贊銅仁中南門文化IP搭臺讓普法走進百姓日常
9月25日,《法治日報》刊文《“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講解什么”——銅仁中南門文化IP搭臺讓普法走進百姓日?!罚瑘蟮楞~仁市中南門露天電影院成為了普法宣傳的創(chuàng)新平臺。銅仁市委政法委聯(lián)合20余家市直部門,將法律知識巧妙植入這一文化IP,讓“光影+法治”的組合在夏夜綻放別樣光彩。具體報道如下:
暮色中的中南門是歷史文化旅游區(qū),青石板上映著露天電影的微光。居民楊女士牽著孩子,指尖摩挲著剛領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宣傳冊,晚風里飄著巷弄的飯菜香,也裹著反詐短片的輕聲叮囑。這一幕,是貴州省銅仁市“法治銅仁·平安相伴”普法活動的日常剪影,更是法治精神與市井煙火的美妙交融。
作為銅仁城市文化名片,中南門露天電影院不僅承載著市民的休閑記憶,更成為普法宣傳的創(chuàng)新平臺。銅仁市委政法委聯(lián)合20余家市直部門,將法律知識巧妙植入這一文化IP,讓“光影+法治”的組合在夏夜綻放別樣光彩。
電影放映前,當?shù)叵嚓P部門精心制作的普法短片輪番登場——反詐案例化作鄰里閑談,消防知識變成生活常識?;訁^(qū)域更是熱鬧非凡:孩子們在“法律風險大轉盤”前搶答防溺水知識,老人們在“法智大闖關”桌旁討論電信詐騙套路。12場活動下來,50余部普法短片、1萬余份宣傳資料讓兩萬余名群眾在休閑娛樂中收獲法律知識,真正實現(xiàn)了“寓法于樂、潤物無聲”。
“普法不是撒胡椒面,而是要精準銜接群眾需求。”這句話在銅仁得到生動詮釋,每場普法活動都始終握著“需求”這把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法條變成“生活說明書”,真正讓法治走進群眾心里。
暑期防溺水宣傳中,志愿者用救生圈模型演示救援技巧,防溺水安全知識在問答間扎根;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時,銅仁市人民檢察院、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蹲下身來,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分析校園欺凌案例,法治防護網在講解里織密;反詐民警則帶著案例“開課”,從“冒充公檢法”的恐嚇套路到“高薪誘惑”的甜蜜陷阱,用一個個真實案例揭開電信網絡詐騙的偽裝,還手把手教群眾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防詐反詐意識在點滴中提升。
從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法律條文講解到民法典問答,從禁毒防毒警示宣傳到交通安全細節(jié)提醒,普法活動覆蓋群眾日常方方面面,并精準擊中每個群體的“痛點難點”。線上線下超10萬人次覆蓋背后,是“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講解什么”的初心,是讓法律從“遙遠條文”變成“身邊依靠”的堅持。
不同于以往“單次熱鬧”的宣傳,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qū)里,一個“固定普法陣地”悄然建立起來。每周六、日,公安、法院、消防等20余個部門輪流駐守,提供“菜單式”法律服務——法律咨詢、安全演示、應急教學,群眾按需“點單”,專家現(xiàn)場“接單”。
這種多部門聯(lián)動的“協(xié)同普法”模式,打破了以往單打獨斗的局限,織就了一張法治宣傳全覆蓋網絡。市民們都說:“每周來轉轉,心里更有底了。”當法治宣傳變?yōu)?ldquo;長流水”,當“遇事找法”成為市民本能,基層治理的根基在潛移默化中愈發(fā)堅實。
夜色漸深,散場的人群帶著新學的法律知識融入街巷。在銅仁,普法工作為這座城市鋪就了一條充滿溫度的法治之路。
編輯:郭青山
二審:劉靜
值班編委:陳曦
總值班:郝從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