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會】為基層減負 讓實干扎根
會議多、文件多、督檢考任務(wù)繁重……曾經(jīng),有些基層干部陷入應(yīng)付各種會議、文件、表格的“怪圈”。
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石阡縣龍?zhí)伶?zhèn)困牛山村黨支部書記鞠華國圍繞基層減負,說出了以前工作中的“痛點”。
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石阡縣龍?zhí)伶?zhèn)困牛山村黨支部書記鞠華國。
“原來一個月至少參加5次大會,開會的時間多了,去村民家里的時間就少了,村民甚至都叫不出某些村干部的名字。”鞠華國說。
“村干部就該圍著地頭轉(zhuǎn),圍著老百姓轉(zhuǎn),而不是圍著會議桌轉(zhuǎn)。”在鞠華國看來,干部開了多少會、填了多少表,老百姓看不到,但干部是否來到田間地頭,是否對百姓的“急難愁盼”做疏導(dǎo)、出措施、解民憂,才是真實可感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xù)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fù)、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讓廣大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
一段時期以來,貴州持續(xù)聚焦減負、增收、提質(zhì)、拓渠、優(yōu)考推動“強雙基”,出臺30條措施,進一步明晰基層的“應(yīng)盡之責(zé)”和“應(yīng)減之負”。
“現(xiàn)在負擔(dān)輕了,干勁更足,去老百姓的家里次數(shù)多了,村頭的狗見了我們都不汪汪叫了。”
如今,鞠華國以及更多的基層干部,已經(jīng)從報表、冗長會議、網(wǎng)絡(luò)工作群消息、各類平臺APP里走了出來,扎根在田間地頭、走進了村民家里。
編輯:徐霜
二審:王懿
值班編委:陳曦
總值班:勾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