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向青天,英靈終復現——《浴血困牛山》影評
電影《浴血困牛山》劇照。
大道向青天 英靈終復現
——《浴血困牛山》影評
貴州大學美術學院 民革省直第九支部 秦 竩秦竩,女,貴州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民革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理論博士,中國文藝評價家協(xié)會會員,青年視覺藝術策展人。
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不知名的英雄為了理想信念而犧牲,他們從不后悔浴血奮戰(zhàn)、馬革裹尸還。但在通訊不發(fā)達的戰(zhàn)亂中,仍有一些革命者,他們只是靜靜地消逝了,甚至鮮有人知道他們曾經為了和平和幸福,英勇地選擇了慷慨就義。他們去哪兒了?為什么消失得無聲無息?為什么不跟敵人戰(zhàn)斗到最后一秒同歸于盡呢?為什么要集體跳下懸崖?帶著這些問題,在《浴血困牛山》這部電影中尋找到了答案。
命運的齒輪不停地轉動,總有人對過去念念不忘,總有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找尋真相,總有動人的故事流傳下來,一輩又一輩地訴說,直到所有記憶的碎片拼湊在一起。銘記者為我們徐徐打開了過去史詩般的畫卷,讓那些消逝的英雄又通過電影屏幕變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只要,只要有一人還記得,他們就能永遠地活著,就像影片中幸存的小孩,他好好地活了下來,把烈士們的姓氏都贈與了他的子孫。他說,他要用這樣的方式延續(xù)了他們的生命。
《浴血困牛山》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老套,想象中應是鏖戰(zhàn)激烈的戰(zhàn)爭題材。可當大幕拉開的時候,雋美的貴州自然風光映入眼簾,隨著長鏡頭的移動,才將觀眾徐徐帶入到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在貴州銅仁的少數民族村寨中,第二次國內戰(zhàn)爭正在激烈進行著,一小支紅軍先遣部隊用智勇救下了為他們帶路的村民,村民中的這個小男孩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記錄者。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途中經過貴州時,隨著戰(zhàn)爭策略變化,紅軍先遣部隊不斷調整任務探察敵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與當地的百姓交流互助,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軍民情誼。后來,為了保護紅軍主力部隊安全轉移,包括先遣部隊在內的紅六軍團百余名紅軍戰(zhàn)士用智謀吸引了敵軍的主要力量,在貴州銅仁的困牛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戰(zhàn)士們毫不畏懼,奮戰(zhàn)到底。他們堅守了3天3夜后,敵軍仍然無法突破防線。紅軍已經彈盡糧絕又看到百姓被敵軍押著上山,成為了敵軍的人肉盾牌,戰(zhàn)士們馬上停止了對戰(zhàn)。紅軍戰(zhàn)士們其實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戰(zhàn)斗到底、馬革裹尸,但他們怕傷害群眾一分一毫,且不愿投降成為俘虜。面對前方是敵人押著群眾,后有萬丈懸崖深淵的局面,他們選擇了集體跳崖。由于戰(zhàn)爭時期信息閉塞,生還的人極少,他們的這一壯舉在幾十年的時間里都不為人知,紅52團的這支部隊在戰(zhàn)斗歷史中被記載為失蹤。解放后曾追查多年都未尋覓到蹤跡,直到生還的紅軍被找到,才從他口中得知這支部隊的壯舉。當地百姓在后來的數十年中為紅軍烈士們撿拾遺骨,安葬在當地。再后來,這個壯舉被傳頌,當地興建了烈士陵園,以表緬懷。屏幕內,往事一幕幕重演,屏幕外,觀眾們見證了紅軍戰(zhàn)士的情懷與悲壯。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浴血困牛山》給予了不同角色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情感,每一位英雄的出場到結局都充滿了人情味:他們有的驍勇善戰(zhàn),有的智勇雙全,有的則非常溫暖,他們都懷著對家人的深深眷戀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加入戰(zhàn)斗。然而,在奔向和平美好的路上,這些個人的情感和夢想都被無情地卷入戰(zhàn)爭中,化作了他們?yōu)閲液兔褡鍔^斗不息的動力。跳崖這個絕境中的壯舉,將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形象推向了高潮。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渴望愛情,渴望和平,渴望簡單樸素的生活,但他們選擇了為理想信念犧牲,為保護群眾犧牲,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他們對革命事業(yè)的無限忠誠,更彰顯了他們?yōu)槿嗣窭嬗⒂芦I身的崇高精神,個人的性格和命運緊密地跟家國情懷聯系在一起。劇情中,少數民族同胞忠貞不渝、仗義相救的情節(jié)也與之呼應,紅軍與百姓的軍民魚水情非常真切感人。
影片中的戰(zhàn)斗場面拍攝得很用心,將戰(zhàn)爭的殘酷和英雄們的無畏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次沖鋒、每一次掩護、每一次犧牲,都讓觀眾為之動容。特別是那些生死瞬間的抉擇,更是讓人感受到了英雄們內心深處的堅定和信仰。在生死關頭,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相互扶持成為了他們最堅實的后盾。紅軍則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無私,什么是真正的忠誠和擔當。
影片的結尾,如同一幅深邃的油畫,讓人久久無法忘懷。當英雄們選擇用生命捍衛(wèi)信仰和尊嚴的那一刻,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余暉中定格,成為了永恒。這不僅僅是對個人英勇行為的頌揚,更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和延續(xù)。革命精神,是面對困境時的堅韌不拔,是面對生死時的從容不迫,是面對未來時的堅定信念。
《浴血困牛山》通過真實的歷史事件、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原場景地的取景,盡最大可能將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部電影讓觀眾們明白,真正的英雄并不只是那些會在戰(zhàn)場上揮舞武器的人,更有那些為了信仰和尊嚴而勇于犧牲自己的人。觀眾們不僅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更激發(fā)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在新時代,貴州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會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質量發(fā)展之中,告慰那些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犧牲的革命者們。
編輯:郭琦
二審:楊映華
值班編委:肖霞
總 值 班:王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