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巧手扎龍燈 匠心迎新春
龍舞九州慶盛世,燈照千家迎新春。近日,玉屏龍燈的制作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走進田坪鎮(zhèn)田沖村姚茂發(fā)家中,只見地上散布著精心挑選的竹子和木材。被特邀來的龍燈制作手藝人黃順華正在熟練地制作龍燈。竹篾在一挑一壓、一穿一繞之間,經(jīng)過數(shù)十個回合的精心編織,最終形成了既輕便又堅實的龍燈骨架。每一個細節(jié)都凝聚著手藝人們的巧思與心血,確保龍燈在舞動時既能靈活自如,又能保持穩(wěn)定。
黃順華說:“我家里扎龍燈手藝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是我第四回扎龍燈了。”
龍燈由排燈、龍珠、龍頭、龍身和龍尾等多個部分組合而成,其制作過程極為精細,需經(jīng)過破篾、扎架、裱糊、上色等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另一邊,龍燈制作手藝人黃貴勤正使用堅韌的構樹皮紙和紅綠色的彩紙來包裹龍燈框架,并使用漿糊、膠水作為粘合劑,讓其緊密貼合在框架上。待晾干后,再精心上色并繪制逼真的圖案,最后噴灑一層山茶油,不僅防水防潮,還能增添自然光澤,使龍燈在夜晚點亮時宛如游動于星空中的神龍。
黃貴勤說:“制作龍燈有多道工序,過程很復雜,需要6到7天才能做好。”
與此同時,新店鎮(zhèn)洞坪村的龍燈制作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村民們有的在精心調(diào)色、上色,有的則圍坐在火堆旁熱烈討論安排龍燈表演事項。
洞坪村龍燈隊負責人李紅生說:“玩龍燈是我們農(nóng)村的風俗習慣,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代表了我們農(nóng)村的精神文化。”
據(jù)悉,制作好的龍燈將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祥龍飛騰·福滿玉屏”舞龍展演活動中,跟隨村民們的舞龍技藝蜿蜒翻騰,翩翩起舞,為現(xiàn)場觀眾帶來一場連接古今、傳承文化的視覺盛宴,拉滿春節(jié)氛圍感。
“這個正月十三我們也要參加縣里的舞龍展演活動,希望我的隊友在比賽中,個個都能取得好成績。”李紅生說。
編輯:徐霜
二審:韓康
值班編委:張璇月
總值班: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