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險象環(huán)生 退伍軍人崔道軍攜手市民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
9 月 3 日傍晚時分,沿河烏江濕地公園,夕陽的余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本是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然而,一場驚心動魄的救援卻在此刻悄然上演。
川大教授王某,因病退休后居住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河東新區(qū)。為鍛煉身體,他選擇在烏江游泳。但未曾料到,體力不支的他從第一個躉船被水流沖到第二個躉船。情急之下,他緊緊拉住了錨鏈求救。此時的情況萬分危急,向外或向內(nèi)游都可能被卷入躉船底部,而躉船外還停著兩支海事監(jiān)督艇,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
岸上,市民們的目光被這突如其來的險情吸引。就在大家心急如焚之時,一個身影挺身而出,聽到呼救聲,毫不猶豫地奔向江邊。躉船的門緊鎖著,但時間就是生命,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翻過圍墻,向王某靠近。他就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團結(jié)街道燎原社區(qū)席家坡(東環(huán)路)組長崔道軍。
“當時他想游到船外面去。不知道是什么情況,他拉住鋼絲繩。有人叫去救人。當時登上的船,船門是上鎖的。我就翻過那個圍墻去救人。”崔道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樣說道。
崔道軍焦急翻越鐵門,奮力奔向被救人王某處。江水洶涌,每前進一步都充滿了艱難,但他的眼神中沒有絲毫退縮??拷跄澈?,他一邊安撫情緒,一邊憑借著在部隊練就的過硬本領,牢牢地抓住王某,與江水展開搏斗。
熱心市民也在船頭積極協(xié)助,為救援爭取著每一分每一秒。他們緊張地關注著江中的情況,隨時準備提供必要的幫助。
終于,在熱心市民和崔道軍不懈努力下,王某被成功救上岸。岸上的市民紛紛鼓掌稱贊,王某躺在岸邊,大口喘著粗氣,眼中滿是劫后余生的慶幸和對救命恩人的感激。熱心市民和崔道軍則累得癱坐在地上,汗水和江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臉上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退伍不褪色 危難顯擔當
關鍵時刻,沿河自治縣退伍軍人崔道軍挺身而出,展現(xiàn)出軍人的英勇本色。
崔道軍是一位普通的社區(qū)組長,于 2000 年至 2002 年服兵役,在此期間鍛煉出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和堅定的意志力。當天,他聽到呼救聲后,毫不猶豫地翻越圍墻,奮力奔向江邊。面對洶涌的江水和緊鎖的船門,他沒有絲毫退縮,成功地將被困者救上岸。他的勇敢行動,不僅挽救一條生命,也贏得了廣大市民的贊譽。
此次救援行動的成功,離不開熱心市民的協(xié)助。他們在船頭緊張地關注著江中的情況,隨時準備提供必要的幫助。這種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展現(xiàn)了社會的溫暖和力量。
退伍軍人崔道軍的英勇之舉,既是對其個人品質(zhì)的考驗,更是對社會責任的勇敢擔當。退伍軍人的非凡風采,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社會的強大正能量。在此,讓我們向崔道軍以及所有投身救援的熱心市民致以崇高敬意,他們堪稱社會的中流砥柱,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典范。
此次救援行動,不單單是一場生命的奇跡,更是一次社會的深刻洗禮。它使我們目睹了人性的璀璨光輝,也促使我們思索在平素生活里怎樣傳遞正能量,如何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奉獻自身力量。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攜手前行,共同締造更多的生命奇跡。(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