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齊:青春風采在公益路上綻放
6年時間,他通過互聯網募集公益資金1059萬余元,資助困境學子5300余人次,策劃實施“印江春暉追夢計劃”“印江待業(yè)青年授漁計劃”等項目……共青團銅仁市委兼職副書記、印江春暉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楊友齊的故事令人感動。
1996年,出生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楊友齊,由于父母身體不好,只能在附近打零工維持生計,收入勉強維持生活。
但他無比慶幸,作為一名生長在新時代的青年,從讀書到工作,遇上了太多國家的好政策,包括義務教育、助學貸款、大學提質等,讓他有了更多機遇和選擇。“享受這些政策紅利,是我一路成長的幸福密碼,現在是該把這樣的福利密碼傳播出去了。”
學校畢業(yè)后,楊友齊毅然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他決定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志愿服務的3年,楊友齊先后參與了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春暉扶貧工作、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實現了從受國家、社會、學校的被關懷者,轉變?yōu)橥渡碛谟〗黜椆媸聵I(yè)的參與者。先后榮獲“全國抗擊疫情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全國首屆鄉(xiāng)村振興青年先鋒”等。
在公益這條路上,楊友齊也曾動搖過、猶豫過,可每當看到那些困難家庭和上不起學的孩子,他就下定決心要把這條路繼續(xù)走下去。
楊友齊記憶最深刻的是,走訪一戶在印江合水鎮(zhèn)的困難家庭。“這戶人家有三個女孩,她們的母親已經去世,父親愛酗酒打人,還扣著孩子們的低保,讓三姊妹的生活異常艱難,大冬天還穿著涼拖鞋去上學。”
那一次走訪讓楊友齊內心十分震驚和難受,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公益之路的決心。“哪怕以后不在西部計劃的崗位上了,也要將公益活動一直進行下去。”他說,“雖然現在國家越來越好,民生福利越來越多,但也還有特殊群體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去關心、關注。”
西部志愿服務期滿后,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基金活水計劃項目落地印江,通過“活水計劃”孵化了印江春暉行動公益協會,楊友齊成為第一任秘書長。在他的帶領下,短短3年間,印江春暉行動公益協會從無到有,成長為印江鄉(xiāng)村振興征程上一支重要的公益力量。
擔任春暉公益協會秘書長期間,楊友齊積極參與“活水計劃”,并策劃實施“印江春暉追夢計劃”“印江待業(yè)青年授漁計劃”“藝慈·印江助學計劃”“印江同向童行計劃”等項目,為印江引入了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基金會的“加油未來”“幻方自強班”“富民車間”“愛心包裹”等項目。
據初步統計,他參與的“活水計劃”線上籌集公益資金1059萬余元,資助學生人數5300余人;爭取到價值7200萬元的公益項目落地印江,榮獲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基金會最具影響力項目。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組織的領導與支持,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薄的。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團員,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我們是必須要緊跟黨走的一代。”楊友齊說,未來,他將繼續(xù)在公益之路上奮勇前行。(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艷琴)
編 輯:張丹妮
二 審:肖 玲
三 審:向麗華
總 值 班:勾文明
責任編輯:張丹妮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