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村富民】德江:天麻“乘云”出山
德江縣高山鎮(zhèn)方家社區(qū)天麻種植基地迎來了豐收時刻。
“哎喲,這么大,今年的天麻長得不錯……”一大早,基地負責人何信帶著社區(qū)支部書記前來查看今年天麻收成情況。當一窩窩個頭大、品相好的天麻翻出泥土時,兩人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高山鎮(zhèn)由于海拔高,氣溫較低,森林覆蓋率高,是德江縣天麻主產地之一。為進一步壯大天麻產業(yè),去年,該鎮(zhèn)方家社區(qū)以“黨建+合作社”的模式發(fā)展起3萬平方米的天麻基地。
規(guī)模的擴大,并不意味著產量就一定提升。如何提高單產量,是提升當地天麻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去年,社區(qū)黨支部帶領當地天麻種植大戶到陜西、湖北等地學習取經,進一步改善、提升了天麻種植技術。
“以前一窩天麻也就十來斤,今年一窩天麻有二十多斤。”何信樂呵呵地說,天麻單產量翻番,主要還是得益于“黨建+”的模式,讓他們學到了新技術,也看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的希望和信心。
有了產品,還得有市場。在如今人人都是媒體人的時代下,自我宣傳、自我展示是產品順暢走向市場的關鍵一步。
為給天麻插上“飛”向云端的翅膀,德江縣以“黨建+新媒體”的模式,給予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傾斜,鼓勵新媒體人走進產業(yè)基地、走進田間地頭。
該縣綠通天麻是當地“黨建+新媒體”的受益人之一。早在今年天麻開挖的初期,田濤所在的愛蓮濤濤(古村樂樂)短視頻團隊,通過網上直播帶貨的方式,短短幾天時間,該基地天麻就一售而空。
“網絡直播就是好,省掉很多環(huán)節(jié)。”綠通天麻負責人文玉朝興奮地說:“今年基地天麻多數都是走線上,借助網絡平臺,每天幾乎在2000斤以上,目前已是最后一批。”
德江縣“新農人”扎根鄉(xiāng)村,通過自身專業(yè)特長以及對“三農”政策和發(fā)展趨勢的把握,積極推動新型農業(yè)發(fā)展,促進農民就業(yè),提高農民收入。
目前,德江縣充分利用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利的氣候條件,在縣域內沙溪、高山、堰塘等13個鄉(xiāng)鎮(zhèn),種植天麻面積在80萬平方米以上,年產量可達1500噸,綜合產值4億元以上,帶動農戶1.2萬人增收。(周濟 王凱 王宗浩 何軍)
編 輯:金香蘭
二 審:唐仁超
三 審:肖 霞
總值班:王全香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