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力量展現貴州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 歐陽黔森長篇小說《莫道君行早》研討會側記
4月7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作家出版社主辦,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貴州省作家協會、銅仁市委宣傳部承辦的長篇小說《莫道君行早》研討會在銅仁舉行,來自省內外的著名作家、評論家、出版家齊聚銅仁,就該書的時代價值、人物塑造、藝術高度等展開深入研討。
《莫道君行早》是我省作家歐陽黔森長篇小說新作,入選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創(chuàng)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該書此前在北京首發(fā)。該作品以點帶面,筆落貴州深山中的小鎮(zhèn)紫云鎮(zhèn),生動講述了鎮(zhèn)黨委書記龍險峰帶領貧困村干部群眾和駐村第一書記牢牢守好發(fā)展和生態(tài)兩條底線,不斷探索,由深度貧困實現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故事。字里行間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時代、對現實變化敏銳地捕捉,和對家鄉(xiāng)、對父老鄉(xiāng)親深沉的愛戀。
故園赤子的深情抒寫
《莫道君行早》聚焦武陵山腹地的貴州山村,全面、細致鮮活地展現了脫貧攻堅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實踐,觸及社會生活以及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扎實的現場式寫作,實現了小事件與大歷史的完美銜接,是新時代鄉(xiāng)村的精神圖譜,武陵山腹地的脫貧壯歌。
“靠腳丈量土地,土地才會散發(fā)芬芳”,歐陽黔森秉持這樣的寫作觀,他經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悟山鄉(xiāng)之變。歐陽黔森“接地氣”的工作方式與參加研討會的作家、學者產生共鳴,大家認為好作品來源群眾,來源基層。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評價說,這部作品是歐陽黔森近年來以貴州農村尤其是黔東村寨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武陵山偏僻鄉(xiāng)村由深度貧困到全面小康的完美蝶變,是其繼前年央視播放的電視連續(xù)劇《花繁葉茂》和去年獲得魯迅文學獎《江山如此多嬌》之后的又一篇精品力作,是辨識度極高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具有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厚度,體現了作者的使命擔當和家國情懷,展現了故園赤子之情。
“讀《莫道君行早》這部新書,感受到了一種脫胎于鄉(xiāng)村又回歸到鄉(xiāng)村的文學表達范式,這是對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樸實無華的表達。”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文聯主席劉醒龍認為,作為一名作家,確實應當與新時代農村發(fā)展接軌、與新時代農民生活同頻,并始終保有對生活的靈感和敏感,用情用力寫好基層故事。
“歐陽黔森是長期扎根基層、經常與農民打交道的一個作家,能準確地把握時代的脈搏,聆聽到時代的聲音,并從中發(fā)現創(chuàng)作的主題,捕捉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銅仁學院人文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向陽評價道。
《莫道君行早》聚焦幾個村莊,全景式展現銅仁由深度貧困到鄉(xiāng)村振興的蝶變,實現了小事件與大歷史的完美銜接,是新時代鄉(xiāng)村的精神圖譜,武陵山腹地的脫貧壯歌,是彰顯“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的銅仁樣本。
銅仁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商友江說,偉大的時代催生杰出的作品,杰出的作品謳歌偉大的時代。透過《莫道君行早》的字里行間,讀到了脫貧攻堅的艱辛和不易,讀到了銅仁人民的感恩與奮進,讀到了偉大時代的光榮與夢想,必將激勵人們匯聚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來,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土生土長的銅仁人,貴州財經大學文學院院長顧雪松對于黔東大地深有感情,這些年來見證了農村的變化。她感慨:“我會在書中回味、思考這些在黔東大地發(fā)生的生動且細致的故事。作為一個讀者,我深深地被這部小說吸引。小說中描寫的地方村干部和駐村干部遇到的矛盾、糾結和思想的變化過程,正是廣大一線基層干部共同面對的問題。”
壯闊且溫潤的詩意現實
《莫道君行早》生動形象地講述了黔東人民從閉塞到開放,從貧窮到富足的發(fā)展之路。小說似乎處處寫實,同時又兼具詩的浪漫,并以史詩的氣魄,圍繞坎坷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主線,演繹出人民群眾對故土的深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個作家都生活在現實當中,我們的創(chuàng)作都不能離開現實,但是現實往往又是最難于表達和發(fā)揮好的?,F實主義題材的創(chuàng)作之難,在于它是現實與歷史的聯系,現實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同時又啟示著未來。”《文藝報》總編輯、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梁鴻鷹說,歐陽黔森的作品總是有著大歷史觀、大文化觀和大發(fā)展觀,現在我們國家對于農村建設形成了非常完備的體系,農村建設事關國家戰(zhàn)略,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發(fā)生的事確實非常值得書寫。
“《莫道君行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題材,題材體現了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創(chuàng)作觀念、認知世界的方式。小說提供了一個貴州版的山鄉(xiāng)巨變,也必將成為中國鄉(xiāng)土時代變遷的文學證明。”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郝敬波認為,歐陽黔森通過這部小說呈現出了當代作家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觀念和學術倫理的某些變化。
“作者用了很質樸的手法來寫這部小說,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但又夾雜著浪漫主義情懷。”《長篇小說選刊》主編宋嵩說,回歸作品,扶貧先扶志就是對志氣的弘揚,把這個志的弘揚放在詩和遠方這一語境中看,就是我們都有追求詩和遠方的志向,所以才能踏踏實實地把眼下的鄉(xiāng)村振興工作做好。因此,這既是現實主義的,也是浪漫主義的。
《中華讀書報》總編輯助理舒晉瑜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受:“讀《莫道君行早》給我的突出感受首先就是它是虛與實的融合,這部小說具有一種非虛構的品質,比如小說中有諸多扎實的采寫和詳實的記錄,都有一種現場的敘述感,給我們帶來一種非常真切的藝術感染力。”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周新民談到,《莫道君行早》最大的貢獻是體現了山鄉(xiāng)巨變題材創(chuàng)作的嶄新表現形式。這種力量的體現從某種意義上和農民渴望發(fā)家致富的內心想法是高度重合的??梢钥吹竭@種矛盾的消解和融合,舊有的思想和意識,自然村村民的思想和意志,在山鄉(xiāng)巨變的這種歷史宏圖、歷史遠景的鼓動之下,一步步得到消解,所有的矛盾沖突最后都一一解決了,美麗鄉(xiāng)村的景象,鄉(xiāng)村富裕的圖景也在一步步變?yōu)楝F實。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教授劉大先說,《莫道君行早》實際講了幾條路,先是輸血性的扶貧,然后是造血式的,也一定要讓鄉(xiāng)村自己有造血功能。扶貧中從扶志到扶智,就是說你不僅僅要授人以魚,也要授人以漁,在產業(yè)升級上實現變化,寫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的成效。
立體的新鄉(xiāng)土人物畫廊
《莫道君行早》中生活味、泥土氣息濃郁的人物形象,以及戲劇性、情節(jié)性強的敘事手法,生動展現了貴州持續(xù)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的新成效。作家筆下的山區(qū)干部、群眾,操著地道的黔地方言,在村人村事的鄉(xiāng)土中自由呼吸,粗野中有溫情,沉入基層卻長出夢想的翅膀。對此,各位專家、學者給予充分的肯定,紛紛表示通過《莫道君行早》的字里行間,讀到了貴州人在與貧困斗爭中展現出的不怕苦、不服輸的精氣神。
“在作者筆下的農民身上,我們不僅能看到鮮明的個性,還能看到新一代農民的群體特征。其次,體現了變與不變的統(tǒng)一,作者既準確地把握了時代變化、時代脈搏、時代精神,同時又挖掘了人性中那些不變的品質,以及具有恒久性的人類價值。”作家出版社編審、《中國校園文學》主編徐峙評價,通過描寫鄉(xiāng)村干部不斷探索,實現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故事,折射了大時代的發(fā)展進程。
中國作協創(chuàng)作研究部原主任、魯迅文學院原常務副院長胡平評價說,歐陽黔森筆下的鄉(xiāng)村人物都非常接地氣,他創(chuàng)作的每一個正面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但瑕不掩瑜,他們的閃光之處都能夠成為解決具體問題的關鍵,對這些人物的創(chuàng)作共同構成了脫貧攻堅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作品對農民形象的細節(jié)處理非常精彩。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的‘中間人物’,其實這一部分人是中國農民形象的最真實樣貌,歐陽黔森把這一部分人寫活了。”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潘凱雄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受,這些“中間人物”都有狡黠、自私、耍小聰明的一面,但又都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這是中國農民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特點,正是有了這樣一批“中間人物”的塑造,使得小說的真實度大大提升。
“麻青蒿既是一個鄉(xiāng)村干部,具有政治話語的屬性,同時又說著代表農民身份的方言,更為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詩人。也正是這三種語言的雜糅,展現了脫貧攻堅的復雜性和鄉(xiāng)村現代化的蓬勃生機。”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朱永富以小說人物麻青蒿為例,分析了小說的人物語言描寫:《莫道君行早》所刻畫的人物性格非常豐富,這些人物共同展現了脫貧攻堅的復雜性,這跟作者對文學、對人性的理解是分不開的。
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貴州師范大學教授顏同林說,歐陽黔森書寫鄉(xiāng)村有一種不斷的擴容性和延展性,更關鍵是還有一種生長性,能夠看出他創(chuàng)作的脈絡、價值和不斷達到的高度。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副主編崔慶蕾認為,這部作品是典型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表達,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范本。作品把敘事鏡頭對準了鄉(xiāng)、村兩級,既有文學價值,也有很高社會學價值。
文學之韻呈現貴州精彩
《莫道君行早》聚焦黔東山鄉(xiāng)脫貧攻堅故事、農業(yè)農村發(fā)展、鄉(xiāng)村治理升級,歌頌了貴州人與貧困作斗爭、團結奮進的精神,小說總結了貴州脫貧攻堅戰(zhàn)的精準打法,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展現出生機勃勃的貴州精彩。
“這部作品以武陵山脈腹地的鄉(xiāng)村脫貧攻堅為背景,內容涉及現代農村產業(yè)園建設、鄉(xiāng)村旅游興起、電商物流的涌現、‘千企幫千村’等新鮮事物,全面、細致、鮮活地展現了脫貧攻堅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實踐。”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評價,如同一本描寫中國新農村建設的百科全書。作品以扎實的現場式寫作,實現了小世界與大歷史的完美銜接,彰顯了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的貴州樣本,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學意義。
中國作協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汪政談到,大多數作家對山鄉(xiāng)巨變的過程,尤其是對鄉(xiāng)村振興過程的刻畫,都是缺乏知識性準備和自身儲備的。要把這樣的題材寫好,需要大量的田野調查。因此,這部小說不但是貴州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文學讀本,還是駐村第一書記們的一個操作手冊。
“《莫道君行早》是脫貧攻堅題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小說,這個重要性在于它具有的文學地標意義,因為我們看中國鄉(xiāng)土書寫的時候,很少能看到一部來自西南地區(qū),特別是像貴州鄉(xiāng)土題材的作品。”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認為,歐陽黔森彌補了一個文學空白,給鄉(xiāng)土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一個重要的擴展,深具文學地標意義。
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委員、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春林評價說,歐陽黔森這部長篇小說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關于精準扶貧和鄉(xiāng)村振興題材提供了一個貴州樣板。《莫道君行早》就是一部典型的正面強攻的小說,一部藝術性很強的作品,一部正面強攻的長篇小說能夠取得這樣突出的文學藝術效果,跟歐陽黔森深厚的藝術功力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人物形象的塑造對小說創(chuàng)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考驗一個小說家藝術功力的重要指標。
貴州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貴州省委原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裴說,作家肩負著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和為時代明德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使命,這是一種時代的責任,也是好作品的標準。讀過《莫道君行早》后精神上得到了足夠的洗禮。
“我從這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重建鄉(xiāng)村整體性敘事的努力,歐陽黔森講述中國鄉(xiāng)村的獨特寫作手法飽含激情、理想與歷史理性,還有他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洋溢著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氣息。”貴州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杜國景認為,歐陽黔森的鄉(xiāng)土文學敘事,不僅在貴州作家中獨樹一幟,在主流敘事中也堪稱特色鮮明。
責任編輯:金彥希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