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玉屏:紅粑飄香 年味漸濃
年味是什么?是一張張歸心似箭的車票,是一盤盤香噴噴的臘肉,是一句句恭喜發(fā)財的祝福······在玉屏,年味還是一個個紅彤彤的紅粑。
春節(jié)臨近,在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zhèn)白果村村民姚蘭珍的家里,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制作紅粑,趕制顧客定的年貨。
“昨天我們做了1000個紅粑,今天我們要趕制6位顧客預定的900個紅粑。進入臘月以來,我們每天都在忙,一天最少要做500個紅粑,臘月和正月加起來估計要做5萬多個紅粑。”姚蘭珍一邊忙活,一邊笑著介紹。
灶臺里的柴火噼里啪啦燒得正旺,鍋里的水正咕嚕咕嚕響個不停。姚蘭珍一會看看灶臺里的火,一會看看蒸籠里的紅粑,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做這個紅粑看著只有簡單的幾個步驟,但做起來才知道有多難。我們都是純手工制作,每個步驟操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紅粑的口感。”姚蘭珍介紹,制作紅粑要在頭天晚上把所需要的米用水泡發(fā)好,第二天便用淘籮淘洗泡好的米,接著便是碎米、打芡、揉團、分等、滾紅米、手工壓型、上蒸籠。
在玉屏,吃紅粑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除了蒸好后蘸白糖吃外,還可以用甜酒煮著吃、用爐子烤著吃、用油炸著吃等。紅粑紅彤彤的顏色和圓圓的外形,不僅看著喜慶,也象征著團圓,深受人們的喜愛。
“馬上要過年了,這個季節(jié)是做紅粑的旺季,從臘月一直要忙到正月去了,在我們這里家里有喜事和過年走親訪友都會用到紅粑。”姚蘭珍說。
姚蘭珍做粑粑已經有30多年了,一年四季都在忙活,每個季節(jié)做的粑粑都不一樣,有苕粑、燕麥粑、南瓜粑、包谷粑等,但最忙的還是春節(jié)前后,制作紅粑。每到春節(jié),姚蘭珍都會讓兒子和兒媳趕來幫忙。
正幫著姚蘭珍給紅粑滾紅米的胡婷婷,是姚蘭珍的大兒媳,她一邊搖著篩子滾紅米一邊說道:“以前在娘家一到過年家里也會吃紅粑,但都是從外面購買的。自從嫁過來后,每年都看著婆婆制作紅粑,慢慢的我也學會了。這是一門值得傳承的手藝,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才能讓后代感受到傳統(tǒng)的年味。”
紅粑在蒸籠上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蒸制便熟了。打開蒸籠,香氣四溢,取一個剛出鍋的紅粑,蘸著白糖,咬一口香甜軟糯,兒時記憶中的年味便蔓延開來······(李平 陳海琴)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