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河長制”守護美麗母親河
“現(xiàn)在,它又回來了,還更美了。”安華眼里星光閃爍。站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烏江大橋上,腳下奔涌北去的碧波清澈透亮,游輪劈波而行,兩岸綠植生機勃勃,人影流動,安華記憶里的母親河烏江回來了。
河湖治理,表象在水,根源在岸。烏江沿河段總長132公里,縣內(nèi)匯集了洪渡河、麻陽河等25條烏江支流,而這些支流更是串聯(lián)著數(shù)百條溪河。每一條溪河,每一段河岸,都事關母親河的回歸。
溪河密織如網(wǎng),沿河確保每一條溪河都有專屬守護者。2017年,沿河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5年治理守護之路,也正是母親河的回歸之路。如今,該縣已設置縣、鄉(xiāng)、村三級河長共167名,河長年巡河次數(shù)近6000次。
有了“河長制”為抓手,該縣拆除烏江干流和支流網(wǎng)箱養(yǎng)魚6300余畝,實現(xiàn)了水上“零網(wǎng)箱”,169艘在冊漁船全部拆解。一手抓漁民轉產(chǎn)安置,一手抓河湖水域岸線恢復,年均在烏江干流投放魚苗20萬余尾。
水岸同治,針對亂占亂建、亂采亂挖等河庫突出問題,積極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認真謀劃河湖管理工作。全縣建制鎮(zhèn)污水處理廠全覆蓋,行政村(社區(qū))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全覆蓋,堵住岸上污染源頭。
該縣還出臺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烏江沿岸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條例》,河長巡河、護河有法可依。“河長制”寫進了村規(guī)民約,一批黨員河長、鄉(xiāng)賢河長涌現(xiàn)。分層分級責任落實,問題建立臺賬,整改責任明確到人,限期整改銷號,河湖管理工作清晰、迅速、有序。
“沿河,就是為這條河而生。”這句沿河人的口頭禪,飽含著對烏江的依戀,也是沿河人與清清江水的約定,因烏江而生,也為烏江而生。安華那關于河水的美好童年,正在她的孩子那里延續(xù)。(安慧芳 黃川)
責任編輯:陳虹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