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印江:濃濃土家風,歡喜過“趕年”
1月10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邛江古鎮(zhèn)當地的土家兒女身著節(jié)日盛裝,與上千名慕名而來的省內外游客,同享共慶當地土家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過“趕年”。
“過趕年”,在印江是一個延續(xù)400多年的節(jié)日,過去的土家兒女把每年大年三十的頭一天,作為土家族的固定“族年”。
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傳統(tǒng)習俗在融合了現代元素后,過“趕年”的時間、方式和人都發(fā)生了變化,不僅成為了新一輩土家兒女新春納福迎新,喜迎八方賓朋的盛大節(jié)慶,更讓省內外游客在長桌宴、板凳舞等傳統(tǒng)民俗下,提前沉浸式的體驗到濃濃的土家風情年味。
而吃長桌宴、跳板凳舞,則是當地土家兒女在“過趕年”一天中最忙碌、最歡快的環(huán)節(jié),更是游客最期待、最滿意的民俗體驗時刻,當八方賓朋落座后,熱情的土家人會唱起土家民歌《打壘堆》,在歡快的歌聲中與游客們一起舞板凳龍、跳板凳舞。
跳完板凳舞,一碗碗熱氣騰騰的庖豬湯、面面肉、煮合菜等土家美食會悉數登場,滿桌的土家特色佳肴依次排開,往往延伸幾十上百米。這時,美麗大方的土家妹子會懷抱土家秘制米酒,唱著土家敬酒歌,讓游客在歌聲與美酒中,真正體驗到土家“高山流水”覓知音,把酒言歡常作客的豪情與快樂。
“一碗‘高山流水’,瞬間就把氛圍感拉滿了,這一刻真正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感受到了土家文化的魅力,不虛此行。”干完了碗中酒,游客王紫薇滿心歡喜地說道。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民族,相傳世居湘、鄂、渝、黔毗連的武陵山區(qū)。印江土家族過“趕年”,則起源于明代抗倭時期朝廷調兵遣將,御侮受挫,特下旨組織士兵,限臘三十登程,開赴前線抗擊倭寇保衛(wèi)祖國海疆。為按期出發(fā),土家族同胞過年時間就比漢族提前了一天,土家后代子孫為繼承和發(fā)揚先輩的愛國精神,約定成一種習俗,故叫做過“趕年”。
據了解,目前,印江每年仍有8萬左右的土家人沿襲過“趕年”,折射出400多年來印江土家族亮麗的人文風景,成為當地文化旅游的組成部分,每年因過“趕年”吸引的游客,一天能有4000人左右,帶動收入百萬元,在推動旅游業(yè)發(fā)展、收獲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促進文化事業(yè)的興旺與繁榮。(王東 田林 曾君子)
責任編輯:陳虹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