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松桃龍作宣入選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
近日,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發(fā)榜,貴州有9人上榜,他們分別是志愿者、村醫(yī)、村干部等。其中,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zhèn)代董村村委會主任龍作宣榜上有名,他帶頭打造農產品品牌,帶領村民共同致富,上榜了“敬業(yè)奉獻”類別。
談及入選“中國好人榜”,龍作宣說:“高興!激動!更高興的是把盤石的大米推廣出去了,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盤石鎮(zhèn),說起“盤石貢米”,人們都會想到龍作宣。
盤石貢米
2017年,龍作宣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開始推進著“盤石貢米”的發(fā)展之路。
龍作宣時常忙碌在田間,衣服、鞋子上總是沾滿了的泥巴,他往往是回家匆匆吃好飯,又急忙去到地里。
龍作宣在搬運烘干的水稻
2018年下半年,龍作宣裝載400斤大米到集市去售賣,結果,一天下來只收到40元錢。
龍作宣意識到,“靠一個月趕六場轉轉場,不但賣不出好價錢,也賣不了多少大米。”
找方法,換思路。為推廣大米,龍作宣自己采購包裝袋包裝米,跑遍縣城各大超市及經銷商,免費贈送給客戶品嘗,請經銷商鑒定,聽取意見建議,逐漸得到市場的認可。
龍作宣在搬運烘干的水稻
“那時候,我不管去哪里,身邊總有30至40斤米,隨時隨地給人推薦。”龍作宣回憶道。
市場逐漸有了,但是又開始產生新的問題,有客戶反映米的品質不穩(wěn)定。
于是,2019年年初,龍作宣統(tǒng)一水稻品種,不僅自己種,也帶動其他村民一起種。水稻收獲時,龍作宣把本村的稻谷收購加工,還把盤石鎮(zhèn)大沿、鄧現、水源、布妹村等周邊村寨的稻谷統(tǒng)一收購加工包裝。
村民在收割水稻
2019年7月,龍作宣當選盤石鎮(zhèn)代董村村委會主任,奔波于村里的事務和稻田之間。
在省、市、縣農業(yè)農村局及當地政府支持下,龍作宣自籌部分資金,購置了2臺中型旋耕機、1臺風干機、1臺收割機以及打米機、包裝機等,同時還注冊了“盤石貢米”品牌商標。
“大米的品質有保障,才能穩(wěn)定客源,才能不愁賣。”龍作宣說。
2022年,龍作宣流轉土地200畝種植盤石貢米,另外還帶動村民種植600畝。對不愿意流轉土地的村民,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村民自行管理和收割,村合作社統(tǒng)一收購、銷售,多方式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村民在收割水稻
按照“民心黨建+合作社+農戶”發(fā)展模式,村民每畝年純收入實現800-1000元,既解決了村里的撂荒土地問題,又解決了閑散勞動力就業(yè),進一步發(fā)展壯大了村級產業(yè)。
目前,“盤石貢米”聲名遠播。不少長沙、吉首、花垣等地消費者紛紛前來購買,在廣東、貴陽有了長期客戶,還銷售至北京、上海、蘇州等地。
“現在有很多人都知道盤石貢米了,糧食不愁賣了。”下一步,龍作宣有了新規(guī)劃。
村民在收割水稻
盤石貢米以統(tǒng)一種植、收購、銷售的方式發(fā)展起來了,龍作宣思考,那同樣是不是可以運用到其他的農產品上。
當前,盤石鎮(zhèn)發(fā)展有南瓜、玉米、辣椒等,村民自己種植、自己再運到市場上去銷售,比較辛苦,還賣不到好的價錢。
“接下來,我計劃帶著大家一起種植南瓜、玉米等。先帶頭試種植,待發(fā)展起來后,給村民提供技術,同時對接好銷售,讓大家放心種。未來,我還需要繼續(xù)努力,讓盤石鎮(zhèn)更多的農產品走出去,帶領鄉(xiāng)親們發(fā)展得更好。”龍作宣說道。(龍元彬 謝慧芳)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