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作室丨陳永洪:拉動鄉(xiāng)村教育大船的忠誠“纖夫”
往昔,生活在烏江之濱的人,都熟悉無論刮風下雨寒來暑往拉動大船逆流而上的纖夫,他們肩上的纖繩深深勒進肉里,伴隨“吆嗬,吆嗬……”的號子拉動大船前進。
思南,黔東首郡,文化底蘊厚實,如果說鄉(xiāng)村教育是一艘行進在千里烏江的大船,那么陳永洪真可稱得上是一個拉動鄉(xiāng)村教育大船的忠誠“纖夫”!
陳永洪,潛心治學,不斷讀書悟理,提升自己的人格師德魅力,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引領(lǐng)示范。他是思南除思南中學以外的目前唯一的省特級教師,也是思南義務教育階段第一位正高級教師,銅仁市首批三名工作室主持人。29年來,他一直奮斗在農(nóng)村教育第一線??h內(nèi)外優(yōu)質(zhì)學校曾幾度向他拋出橄欖枝,但他依然選擇堅守鄉(xiāng)村。
明德立命
以生為本傳道解惑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的根本任務??梢?,人無德不立,為師者,要“立”生德,必先正師“德”,因為為師者之“德行”便是學生最好的德行示范。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為民情懷是共產(chǎn)黨人安身立命之本。”為生情懷又何曾不是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呢?為其如此,陳永洪便將工作室理念確定為“明德立命,共榮共生”,以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為目標。
“語文是學習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chǔ)”,可以說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是每一個語文老師的夙愿。如何讓農(nóng)村孩子愛上語文,陳老師這樣做:
“閱讀慧寫”引領(lǐng)認知,“雙十”情境體驗。利用每天早自習,和學生一起用十分鐘的時間,誦讀經(jīng)典名著,誦讀古詩文,在誦讀積累中不斷積淀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誦讀中和名人圣賢交朋友,讓名人圣賢的精髓浸潤孩子們的心靈,從而漸漸愛上語文。利用晚自習前十分鐘,讓學生臨摹古詩文字帖,這古詩文字帖是陳老師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部編教材指定背誦的古詩文,學生一邊臨摹,一邊便背誦了古詩文,既讓自己的字寫得日漸端正,又比較輕松地背誦了古詩文。持之以恒,加以訓練,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心中自然就增添了對語文是學習興趣。
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用黑色筆勾畫(抄錄)自己喜歡的或精彩的語句,用紅色筆寫下自己的理解或思考。學生勾畫或抄錄的,沒有寫下自己的思考或理解的往往還不是學生自己的理解,只有當學生寫下自己的思考或理解后的東西才是學生自己的東西。如在讀《老人與海》時,田廣玲用黑筆寫下“人可不是造出來要給打垮的,”他說,“可以消滅一個人,就是打不垮他。盡管這樣,我打死大魚,心里也不好受,艱難的時候眼看要來了,可我連魚叉都沒有。那條鯖鯊心腸毒,本事大,又強壯,又聰明。不過我比它還要聰明,怕也未必吧,他又想,也許是我武裝得好點兒罷了。”然后再用紅筆寫下自己的理解,“老人的這段內(nèi)心獨白充滿了豐富的感情,既有對鯖鯊的厭惡,也有對鯖鯊的贊嘆;既有戰(zhàn)勝鯖鯊的自豪,又有把鯖鯊殺死的遺憾。他把鯖鯊看作是決斗場上的一個強硬的對手,因此反復分析自己取勝的原因:是比魚聰明,還是只比魚多個武器?‘人可不是造出來要給打垮的,可以消滅一個人,就是打不垮他。’作者通過人物內(nèi)心獨白,巧妙地暗示小說主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小說就是一首打不敗的失敗英雄的贊歌。桑提阿果的這段自白,也可以看作是對海明威著力描寫的‘硬漢精神’的高度概括。”這只是眾多學生讀書中的一個例子,雖然他們的思考或理解還很稚嫩,但足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閱讀課文時,學生把閱讀名著的辦法遷移過來,用黑筆勾畫,用紅筆寫下自己的思考,再與同學交流展示,往往在自己內(nèi)心就會涌起一定的成就感,學生便會增強自信,生發(fā)出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同一問題,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賞析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頸聯(lián)“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并用簡潔的文字概括畫面,“晚上,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似的;白天,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水中映月’圖和‘天邊云霞’圖。”而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只要求用自己的話描述出畫面即可。即“晚上,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似的;白天,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就可以了。這樣,會讓學困生擺脫困境,中等生向優(yōu)等生靠近,優(yōu)等生走向卓越的學生整體有差別的提升,語文學習學生人人有事做。
共榮共生
以愛為媒示范引領(lǐng)
教育,就是喚醒,喚醒教師就會不斷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喚醒學生就會使學生不斷成長。陳老師,依托名師工作室,購買了課題研究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和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的書籍供老師們借閱。研究教學,研究學生,從研究自己開始。
讀書學習,研究課堂,研究學生,一直是陳永洪名師工作室的教師專業(yè)成長路徑,凝練的“135”自我提升成長規(guī)劃,既實現(xiàn)教師自我提升,又帶動身邊的其他教師成長。近年來,受省內(nèi)外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國培”計劃邀請陳永洪執(zhí)示范課、作專題講座38節(jié)次,出版專著1部,主編、參編中考復習資料多部,指導學生多人次在“圣陶杯”作文競賽中獲獎。陳永洪名師工作室有113名學員,成員6人,在“135”自我提升成長規(guī)劃下,引領(lǐng)培養(yǎng)了1人成為省黔靈名師,2人成為省級骨干教師,32人職稱晉升,23人成長為縣級骨干。直接受益850余人,間接受益上千人。
陳永洪,沒有什么寬天闊地的大道理,他總說“己立”,才能“立人”。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共生語文
以效為實變革課堂
“共生語文”是陳永洪老師提出的教學主張,在陳老師的“共生”語文課堂上,你會看到學生學得有趣,教師教得適宜,學生能力提升有度,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和語文能力的形成是看得見的。優(yōu)等生走向卓越、中等生向優(yōu)等生靠近、學困生擺脫“困境”,就是學生“深度學習”的良好體現(xiàn)。
閱讀,是語文的首要。陳老師說,學生沒有閱讀數(shù)量的積累,就一定不會有讀寫質(zhì)量的提升。陳老師總是和學生一起閱讀部編教材推薦閱讀的經(jīng)典名著,和學生一起做閱讀思維導圖,記錄閱讀感悟。陳老師還要求學生在讀書筆記中用黑色筆跡抄寫精彩句段,用紅色筆跡寫下自己的思考,問他為什么這樣要求學生,他說:“學生用紅色筆跡寫下的所感,才真正是自己的閱讀所得。”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產(chǎn)出。閱讀的輸入欠缺,寫作的產(chǎn)出就會嚴重不足。寫作教學,陳老師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說學生做到“扣題定位引下文,承頭順寫詳重點,照應開頭寫所感”,就能“文中見人,人中見情,情中有我”。如景玉紅同學在題為《我在追夢中成長》這樣寫道,首先,“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追夢人。——題記”接著,開頭這樣寫“夢想是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夢想是火焰,燃起我前進的動力;夢想是陽光,照亮我心中的黑暗。無懼未來,我在追夢中成長。”再接著,用了三個小標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能把石穿透”,最后結(jié)尾,“無懼未來,我在追夢中成長!”
陳老師的“共生”語文,盡管還很稚嫩,也許從課堂的教學活動表征來看,不是最好的,但一定適合他和他的學生們!
熟悉陳永洪的人,對他的佩服,不是先后被評為 “省優(yōu)秀教師”“省特級教師”“貴州省鄉(xiāng)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初中語文)”“貴州省鄉(xiāng)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基礎(chǔ)教育質(zhì)量指導委員會委員”“市管專家”“縣管專家”“縣優(yōu)秀教師”“縣勞動模范”等,而是他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情懷。我們相信,陳老師和他的團隊,會繼續(xù)優(yōu)化“共生”語文,拉動鄉(xiāng)村教育的大船,從千里烏江揚帆啟航!
責任編輯:陳虹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