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作室丨羅海燕: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寫大愛
她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卻總是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韶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三尺講臺上用大愛書寫著一篇篇甘于奉獻、追求卓越的華章。她,就是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印山民族小學教務主任羅海燕,銅仁市首批“三名”工作室主持人。
羅海燕,女,侗族,中共黨員,貴州萬山人,1976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2007年至2017年任玉屏縣平溪鎮(zhèn)中心小學教務主任;2014年11月獲貴州省省級骨干教師;2016年8月為縣級小學數學名師羅海燕工作室主持人;2017至2019年連續(xù)榮獲縣“教學標兵”;2018年1月獲貴州省省級教學名師;2020年9月被中共銅仁市委員會、銅仁市人民政府評為“優(yōu)秀教師”;2021年3月遴選為貴州省教育信息化專家?guī)烊藛T;2022年5月入選銅仁市基礎教育專家?guī)斐蓡T。
立德樹人
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民教師
“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羅海燕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充分詮釋了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職責,她是傳授學生知識的“業(yè)師”,亦是啟迪他們思想智慧的“人師”。在三尺講臺上,她總是以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來吸引并感染學生,以實事求是和一絲不茍的教學作風熏陶、帶動學生,引導他們力戒浮躁、刻苦鉆研,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促進他們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統(tǒng)一。
在育人實踐中,她善于建立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用心用情來培育學生。在促進學生學習中,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推進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羅海燕沒有那種“師道尊嚴”的權威心態(tài),而發(fā)揚的是“惟理是尊”的民主風尚。在教學中,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潛心研究教法與學法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將傳統(tǒng)的“要學生學”變?yōu)樗非蟮?ldquo;與學生一起學”“使學生善于學”的育人理念。構建教學中師生平等對話與互動合作的教學“雙主體”關系,深受學生歡迎。
臨危受命
展現人民教師擔當作為
2016年9月,因工作臨時安排,羅海燕來到教學成績在全縣掛末、地理位置偏遠的大龍鎮(zhèn)蔡溪村巖下小學支教。在這一年中,她每周一踩著星光去學校,周末迎著月色回家,她一人承擔一個年級的數學、音樂、美術、科學、體育、綜合與實踐、道德與法治等課程,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艱苦的教學條件,她沒有絲毫退縮和懈怠,總是積極面對挑戰(zhàn)??粗且浑p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一股強烈的責任感就會涌上心頭,有什么理由能讓自己不拼盡全部的力量去澆灌孩子們呢?班上有個學生性格孤僻,衣服又臟又舊,還不愛學,成績全班墊底。家訪時得知孩子父親整日為生計勞碌奔波在外,孩子長期由奶奶帶。像這樣的孩子班上還有很多,針對這一情況,羅海燕利用午休等空余時間輔導他們學習,下班后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年的堅持,在2017年全縣統(tǒng)一監(jiān)測中該班的數學成績以92.3的平均分成功“逆襲”榮獲全縣第一名。
創(chuàng)新方法
促進學生高質量特色發(fā)展
羅海燕在教學中積極運用科學的方式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講求教學藝術。她采用“四立五步三清”的教學模式,有效扭轉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對學科知識缺乏深入思考的“被動式”學習的狀況。使學生的學習逐步達到了“觸類旁通”和“融會貫通”的效果,獲得師生一致好評。她還注重發(fā)揮教師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經常在課堂上組織小組發(fā)言、班級辯論等高效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研討和質疑,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思考者和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通過協(xié)同參與形成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為學生高質量特色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培養(yǎng)模式。
教研融合
落實“四立五步三清”新模式
羅海燕認真深入學習課標,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備課時緊抓“四基”。所呈現的教學設計內容詳實,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并且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效率。她長期堅持個別輔導、培優(yōu)輔差,積極落實以問題為導向的“四立五步三清”教學模式,帶領教研組教師以集體備課為契機,采用說課、聽課、評課的方式,使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花、結果。在踐行“三課推進”活動中,大幅度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模式的研究中,羅海燕積極改變觀念,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自己思考,規(guī)范寫出解題過程,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學習的好習慣。期間發(fā)掘了許多值得推廣的好做法、好經驗。羅海燕積極帶動學科教師,探索并大力實施這一教學改革。七年來她們先后在玉屏縣新店寄宿制學校、平溪中心完小、大屯小學、田坪鎮(zhèn)中心完小等學校進行試行推廣,該教學模式在逐步推廣的同時發(fā)揮出顯著成效,這一教研成果在2020年榮獲貴州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三等獎。
羅海燕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助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她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為減輕教師和學生課業(yè)負擔,在該模式的基礎上借鑒外地經驗,改革了數學課堂模式和作業(yè)布置形式。此外,為了提高育人質量,她還積極申報了《網絡空間支持下小學生個性化學習發(fā)展的研究》國家課題。該課題的研究規(guī)范了學校教學行為,率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行,使課堂改革再次彰顯出它的生機和活力。
傳道授業(yè)
充分發(fā)揮名師傳幫帶作用
從2014年獲省級骨干教師以來,她多次參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各類活動,至今,上公開課市級6次、縣級13次;承擔培訓講座市級7次、縣級20余次;擔任業(yè)務評委省級2次、市級9次、縣級10余次;擔任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專家2次;擔任小學數學命題教師10余次。2015年參與“2015年銅仁市中小學班主任遠程培訓”,并擔任輔導教師;2016年8月縣教育局組織成立了首批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她成為玉屏縣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從2016年8月至今,羅海燕名師工作室對全縣小學數學教師進行了網絡研修、聽名師課談體會、跟崗研修指導、小課題研究、課例研討(同課異構)、送培送教上門等活動達12次,覆蓋2000余人。在她的幫帶指導下,學科成員、學員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截至目前,有2名教師成長為2名省級骨干教師,3名老師榮獲市縣講課比賽一等獎,2名教師成長為縣級骨干教師。她堅持把教育人才培育工作與本職工作相結合,與青年教師同進步、共成長。
愛無價,情永恒。為了學生的成長、為了學校的發(fā)展,羅海燕老師用畢生心血在教育這塊熱土上辛勤地探索著、追求著、耕耘著、收獲著。自古學無止境,而教育教學之路漫漫其修遠,羅老師將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一路前行。
責任編輯:陳虹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