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家+”驛站,無聲調解暖人心
自“家+”驛站成立以來,法院分站立足崗位實際,發(fā)揮法院在家庭矛盾糾紛調解中作用,積極推進家庭矛盾糾紛化解,通過家事審判庭、巡回法庭全力保障婦女兒童及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為婚姻家庭上最后一道保險杠。近日,印江縣上演了一場用書寫筆畫代替的無聲調解。
殘疾人家庭訴離婚,法官上門審糾紛
7月底,原告陳某的代理人來到印江縣人民法院要求立案,起訴原告陳某與被告梅某離婚。承辦法官通過向梅某父親、村支兩委了解到,梅某系先天性聾啞,語言、聽力均為一級殘疾,因在外務工無法接聽電話聯(lián)系不上。在得知被告梅某會在其父親年滿七十周歲回家時,法庭決定開啟訴訟服務“綠色通道”,把調解工作做到家門口。
為了清楚全面了解當事人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調解中,承辦法官通過“書寫”和比劃的方式與被告梅某交流。在長達4個小時的調解中,承辦法官釋明法理,分析利弊,與原告陳某和被告梅某及其父母不間斷溝通和交流,最終原被告雙方表示將考慮法官提出的意見。調解后,承辦法官耐心細致地向被告梅某進行思想教育和正確引導,為其闡明相關法律規(guī)定,指導其正確應訴。
在書寫和比劃的幫助下,梅某“暢所欲言”表達出了真實意愿,權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萬字千言化糾紛,便民審理獲點贊
法律應有溫度,司法當存溫情。此次送法上門,從白天持續(xù)到晚上,書寫了萬字千言,維護了殘疾人群體的合法權益,也保護了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法官們本著對每一個當事人婚姻家庭負責任的態(tài)度,堅持“抬起衙門就群眾”的服務理念,主動深入群眾當中,就地調解家庭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方便當事人訴訟,使“冰冷”的法條有了溫度,以溫情守護萬家燈火。此次調解,得到周邊群眾一直點贊好評。
家事無小事,“家+”驛站法院分站通過營造柔性訴訟環(huán)境、溫情的司法氛圍,轉變家事審判理念,妥善化解家庭矛盾糾紛。下一步,“家+”驛站將充分發(fā)揮各成員單位職能職責,全方位多維度保護維護婦女兒童和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為鄉(xiāng)村振興賦能助力。(縣婦聯(lián))
責任編輯:陳虹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