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aaaa|欧美-区二区蜜桃|亚洲永久人人视频|国产视频婷婷在线|2020午夜福利|视频福利导航网站|超碰在线五月婷婷|嫩草一区欧美专区|亚洲性爱成人网址|老司机不卡免费av

關于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你一定要學習→
  • 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 民族團結促和諧 長治久安謀發(fā)展
首頁 新聞 社會寫真

關于防震減災科普知識,你一定要學習→

2022-07-29 09:28 來源:碧江工會
投稿:trwz001@126.com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1.震級大小劃分

震級大小劃分——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1、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2、有感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3、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4、強震:震級大于或等于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2.地震分類

地震分類——根據(jù)震動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天然地震——指自然界發(fā)生的地震現(xiàn)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脈動——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jīng)常性微動。狹義而言,人們平時所說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

3.怎樣粗略判斷地震的遠近與強弱

地震時震中區(qū)的人們感到先顛后晃,隨著震中距離的加大,顛與晃的時間差會逐漸加長,顛與晃的強度會逐漸減弱;在一定范圍以外,人們就感覺不到顛動,而只是感到晃動了。若地震時你感到顛動很輕,或者沒有感到顛動,只感到晃動,說明這個地震離你比較遠;顛動和晃動都不太強時,說明這個地震不很大。

4.震時是跑還是躲

目前多數(shù)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nèi)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高樓里,跑出來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發(fā)現(xiàn)預警現(xiàn)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5.地震能預報嗎?

答: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nèi)外都處于探索階段,大約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開始進行研究。我國地震預報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經(jīng)過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曾經(jīng)不同程度地預報過一些破壞性地震。

但是實踐表明,目前所觀測到的各種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現(xiàn)象,都呈現(xiàn)出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作出的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主要是經(jīng)驗性的。

當前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xiàn)狀是:

——對地震前兆現(xiàn)象有所了解,但遠遠沒有達到規(guī)律性的認識;

——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

——對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認識,但短臨預報成功率還很低。

6.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現(xiàn)的可能與地震孕育、發(fā)生有關的各種征兆稱作地震前兆。大體有兩類:微觀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例如,地面的變形,地球的磁場、重力場的變化,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化,小地震的活動等。宏觀前兆:人的感官能覺察到的地震前兆。它們大多在臨近地震發(fā)生時出現(xiàn)。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地聲、地光等。

1

自然界的變化很復雜,各種異常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觀察宏觀地震前兆時,一定要注意識別真?zhèn)?,并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 

2

7.什么是地震謠傳?

答:地震謠傳——有時,會有一些關于地震的“消息”在社會上流傳,它們并非是政府公開發(fā)布的地震預報意見,而是地震謠傳。強烈地震災害造成人們對地震的恐懼,加之對地震知識和相關法規(guī)不夠了解,人們便容易偏聽偏信一些無根據(jù)的、所謂的“地震消息”,這是地震謠傳得以存在的土壤。

3

8.地震謠傳的特點?

地震謠傳的特點:非政府傳達的地震信息。稱是某某專家或者外國人的預報意見。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離奇?zhèn)髡f的意見。“預報”的震級很大或很精確,預報的發(fā)震時間、地點很具體。

4

9.產(chǎn)生地震謠傳的具體原因有:

(1)把一些自然現(xiàn)象,如由于氣候返暖果樹二次開花,春季大地復蘇解凍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現(xiàn)象,誤認為是地震前兆異常。

(2)地震部門正常的業(yè)務活動,如野外觀測、地震考察、對某種前兆異常的落實、地震會商、抗震會議、防震減災宣傳等,引起的猜疑。

(3)來自海外蠱惑人心的宣傳,或別有用心的造謠。

(4)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當受騙。

5

10.怎樣識別地震謠傳?

答: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判定是地震謠傳:

(1)超過目前預報的實際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確”的所謂地震預報意見。如傳聞中地震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非常具體,甚至發(fā)震時間精確到“上午”、“晚上”。

(2)跨國地震預報。如果傳說地震是外國人預報的,那肯定是謠傳,因為這既不符合我國關于發(fā)布地震預報的規(guī)定,也不符合國際間的約定。(3)對地震后果過分渲染的傳言。有時,特別是強震發(fā)生后常會出現(xiàn)“某個地方將要下陷”“某個地方要遭水淹”等等傳言,這種聳人聽聞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我們應不相信、不傳播地震謠言,發(fā)現(xiàn)地震謠言及時報告。

11.聽到地震謠傳怎么辦?

答:

(1)不相信。盡管地震預測尚未過關,但是有地震部門在進行監(jiān)測研究,有政府部門在組織和部署有關防震減災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無科學依據(jù)的地震謠傳。

(2)不傳播。應當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壞性地震將要發(fā)生,是絕對不會向人民群眾隱瞞的。因此如果聽到地震謠傳,千萬不要繼續(xù)傳播。

(3)及時報告。當聽到地震傳聞時,要及時向當?shù)卣偷卣鸩块T反映,協(xié)助地震部門平息謠傳。

(4)如果發(fā)現(xiàn)動物、植物或地下水異常時,要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不要隨意散布,地震部門會采取措施及時進行調查核實。

12.如何避震?

(1)震時是跑還是躲?地震發(fā)生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鎮(zhèn)靜,就地避震!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避震應選擇室內(nèi)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6

(2)躲避地震時身體應采取的姿勢,如下圖:

7

13.地震發(fā)生時的避震措施

(1)家住平房怎樣避震?盡量保護頭部,如有可能,可以沖出房屋外到空曠的地帶。如果來不及,就在堅固家具下暫時躲避,再伺機快速轉移到戶外安全處。

8

(2)家住樓房怎樣避震?① 室內(nèi)較安全的避震地點:堅固的桌下或床邊;低矮、堅固的家具邊;開間小、有支撐物的房間,如衛(wèi)生間、廚房、儲藏室等。

9

② 震時要注意:迅速關閉電源、火源;千萬不要滯留在床上;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臺上去;不要躲到外墻邊或床邊。 

10

11

③ 高樓的避震和撤離:平時選好柱子多、開間小的地方作為臨時避震場所。從高樓撤離時應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電梯;如果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打不開要蹲下,抓牢扶手。

12

(3)在學校怎樣避震?①正在學校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有組織地迅速撤離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13

14

②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重要的是平時學校要多組織演練,做到快速撤離,有備無患。

15

(4)在車間怎樣避震?①車間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車床、機床及堅固的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

16

②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

17

③ 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5)在礦井怎樣避震?① 井下礦工應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離掌子面,但不可擁擠,因為掌子面處或豎井出口處有時支護差,臨空面暴露多,一經(jīng)振動可能塌落,造成人員傷亡。

18

②若井口塌方,暫時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著冷靜,由專人指揮,盡力保存體力,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19

(6)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①聽從警察或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踩踏或擠到墻壁、柵欄處。

20

② 在商店、書店、展覽館等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內(nèi)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玻璃柜臺;避開高大不穩(wěn)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懸掛物。 

21

③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聽從工作人員指揮,震后有組織地撤離。

22

④在行駛的車內(nèi):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后再下車;駕駛員迅速停車到安全地帶,并拉手剎安全制動。

23

(7)在戶外怎樣避震?① 就近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

24

②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物、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等。

25

26

③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等。

④避開其他危險場所: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墻、女兒墻、高門臉、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等。

27

28

(8)在野外怎樣避震?① 避開山邊的危險環(huán)境: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陡崖,以防山崩、地裂、滾石、滑坡、泥石流等。

29

30

②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滾石可能運動的方向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特別注意保護好頭部。迅速撤離到開闊,不會受崩塌、滑坡、滾石影響的地方避災。

31

32

14.如何應對次生災害?

要注意避開的危險場所,如生產(chǎn)危險品的工廠;危險品、易燃、易爆品倉庫等地。

33

(1)煤氣泄漏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千萬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設法轉移。

34

(2)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要逆風匍匐逃離火場,向安全地方轉移。

35

(3)毒氣泄漏時:遇到化工廠著火,毒氣泄漏,不要朝順風方向跑,要盡量繞到上風向,設法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36

   15.自救互救

(1)自救措施。①地震時如果被埋壓在廢墟下,要樹立生存信心,沉著冷靜,并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穩(wěn)定下來,設法脫險: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懸掛物或其他危險物。搬開身邊可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 

37

②設法用磚石、木棍等進行支撐,以防余震時再次被埋壓。 

38

③不要隨便動用室內(nèi)實施,包括電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物捂住口、鼻。 

39

④不要盲目大聲呼救,保持體力,可用敲擊聲等辦法求救。 

40

(2)互救措施。救人原則。① 先多后少。先扒救人員集中的地方,重點搜救兒童和學生。先易后難。先救容易救的人員,后救難救的。

② 先近后遠。先救近處的被埋壓人員,后救遠處的。③先輕傷后重傷。先救輕傷者,后救重傷人員。④先救生存者,后挖遇難者。盡可能地先救青壯年和醫(yī)務工作者,壯大救援隊伍。

41

救人方法①盡快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灰塵過大時,可噴水降塵,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使傷者先暴露頭部,清除其口鼻內(nèi)異物,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② 挖掘被埋壓人員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止進一步倒塌傷人。及時為被埋壓者提供飲水、食品或藥物等,以增強其生命力,確保幸存者安全。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進一步受傷;對于脊椎損傷者,搬動時,應用門板或硬擔架。③ 對埋壓時間較長的人員,注意避免被困人員的眼睛受強光刺激。當發(fā)現(xiàn)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立下標記,等待專業(yè)隊伍救援。④對于被埋壓程度淺,傷勢不重的可先將頭、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馬上去扒救周圍的被埋壓者。重傷人員一定要在專業(yè)隊伍和醫(yī)療人員指導下救助。

責任編輯:張丹妮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