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無案村”的和諧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孫蕙 華姝
杉林疊嶂,群山起伏,清水江畔,坐落著已有700余年歷史的錦屏縣北侗民族村寨——平秋鎮(zhèn)魁膽村。
對于200余戶、1100余名魁膽村民來說,最引以為榮的,是自1959年以來有記錄的63年間,村寨從未發(fā)生過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曾被貴州省公安廳評為“群防群治先進單位”,也是“無輟學、無犯罪、無不孝子女、無吸毒、青年有技術、少年有文化”村。
“既堅持各級黨委政府的導向作用,又充分尊重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習慣中的精華傳承,以多維調處替代紅線防控,以正向激勵替代單純懲處,總之,魁膽的和諧是教出來的,不是壓出來的。”歷屆魁膽村“兩委”干部這樣總結。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魁膽村,探訪這個“無案村”的和諧事。
外人眼中的“善人”村
一大早,汽車從縣城出發(fā),一路環(huán)山而上,沿途杉木蔥郁,綠意充盈。大抵30分鐘后,“魁膽東寨門”幾個大字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
由東門而入,信步村寨,村內王姓宗祠一副對聯(lián)很是特別: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這是魁膽村民做人的準則。”魁膽村84歲高齡的退休教師王昌海老人就對聯(lián)寓意作了解讀。王昌海老人是魁膽村的“活字典”,他說,魁膽人歷來崇文重教,清代村里就辦有私塾,以房族為主,均組織族中子弟集中學習文化,教育他們要“講道德,講良心,做好事”。
后來,村里有了正規(guī)的學校,老師也常常教導學生“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勞動,就要變成爛仔!”
“爛仔”是當?shù)厝藢ψ呱贤崧分说慕y(tǒng)稱,與之意思相反的是“善人”。
“魁膽人沒有爛仔,只做善人。”王昌海老人很自豪,他說,魁膽人有自己的榮辱觀,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村榮我榮,村辱我恥”,在外工作、務工的魁膽人從不扯皮滋事,做事勤勤懇懇,遇事禮讓三分。“以善為本、以和為貴”逐漸成為魁膽人最樸素的處事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魁膽也被外人稱為“善人”村。
魁膽村各家都有家規(guī),大致包括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謙恭禮貌、遠離賭博、勤奮讀書等內容。家教與學校教育蘊含著魁膽村深厚的文化底蘊、人文素養(yǎng)、純正民風、淳樸民情和村寨榮辱觀,熏陶著一代又一代魁膽人。
剛性村規(guī)“柔”性執(zhí)行
“自古老人起好根,守法遵規(guī)要記心……”正是下午上課時間,魁膽完小學生唱的歌,朗朗上口,甚是好聽。
“這是《嘎老歌》,學校老師們自編的,用于教化學生,這也是魁膽村‘款約’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魁膽村老支書王生友說,早在明清時期,魁膽村就開始執(zhí)行侗“款”議事制度,統(tǒng)聯(lián)周邊的侗寨,訂立了嚴格的《魁膽十六甲禁約》,該“禁約”除規(guī)范培育村民孝父母、睦鄉(xiāng)鄰、嚴律己、寬待人、勤勞作的作風及見賢思齊的精神外,還對違反款規(guī)款約傷害鄉(xiāng)鄰偷摸扒竊的人,制定了嚴格的懲處條款。
老瓶裝新酒,隨著時間的推移,魁膽村款約細化為現(xiàn)在的村規(guī)民約。然而,這些村民未敢違反的村規(guī)民約,王生友從1996年至2010年,14年任期間卻屢次“破規(guī)”。
王生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村民王某某因想修繕房屋,未經村里批準,就在自家杉林砍伐了3棵杉木。魁膽村作為錦屏縣杉木林的核心區(qū),私自砍伐杉木在村規(guī)民約里必須重罰。王生友來到王某某家,看到其房屋已殘破不避風雨,家境貧困的他也交不起罰款。王生友對村民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教育,并要求他種植6棵杉樹作為處罰。之后王生友還召集其他村民幫忙把房屋修整好。
“處罰不是目的,魁膽人遵守規(guī)矩、自立自律,更多的還是以教化感人。”王生友認為?!?/p>
剛性村規(guī)“柔”性執(zhí)行,讓冰冷的制度更有人情味。歷屆魁膽村“兩委”將現(xiàn)代治理理念與村寨傳統(tǒng)更好地結合,根據(jù)不同時期的現(xiàn)實要求,征集吸納群眾意見建議,《魁膽村村規(guī)民約》不斷完善。
“兩委”班子成為“村寨110”
“這里的村民之間相處很融洽,我來快一年了還未見大家有過矛盾糾紛。”魁膽村文明的鄉(xiāng)風、淳樸的民風讓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派駐魁膽村的第一書記付俊贊不絕口。
付俊的話通過36歲的魁膽村黨支部新任書記、村委會主任龍燕秀得到進一步證實,這個從鄰村嫁到魁膽村已有10余年的魁膽媳婦坦言,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村民間偶爾也會發(fā)生嫌隙,但大家都能做到“遇事商量著做、讓著做”。
“這樣和諧的局面‘村寨110’功不可沒。”龍燕秀口中的“村寨110”指的是歷屆魁膽村“兩委”班子。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魁膽村就推行適合少數(shù)民族村寨農村治安群防群治的“魁膽經驗”,實行村“兩委”領導包片,即“兩委”成員、組干、黨員一人包10戶責任制,建立起村、組、戶三級治安防控體系。村“兩委”也因此被群眾譽為“村寨110”。即使魁膽村“兩委”領導班子換了一屆又一屆,保持著“廉潔奉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群眾對村“兩委”班子十分信賴。
“村民間出了問題再管是很難管過來的,最省事、最長效的辦法就是加強思想教育,讓大家發(fā)自內心不愿去瞎挑事兒、亂挑事兒。”龍燕秀說,“村寨110”還承擔著村民法制宣傳教育任務。
歷屆魁膽村“兩委”把國家新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和涉農相關政策第一時間公布在村務公開欄上,并經常組織村民學習,久而久之,魁膽人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了自覺運用國家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政策來協(xié)調各種矛盾,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程序辦事的良好習慣。
●記者手記
“三治融合”的生動實踐
鄉(xiāng)村治理歷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三治融合”治理體系是以人民為中心實現(xiàn)鄉(xiāng)村善治目標,也是我國鄉(xiāng)村治理實踐的智慧成果。
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侗族村寨,魁膽村將探索形成的“款約”作為“自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讓現(xiàn)代基層組織和族規(guī)民約無縫融合,將法治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融合、法律知識與當?shù)孛袼兹诤?,村民不打架、不生事、不拆臺、不內耗,合力支撐治理構架,達到了“繼承傳統(tǒng)、法禮合治”的效果,成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三治融合”治理體系的生動實踐。
鄉(xiāng)村振興離不開秩序,良好的秩序則源自有效治理。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新一屆魁膽村“兩委”持續(xù)加強黨組織對“三治融合”的領導,結合全省開展“一中心一張網十聯(lián)戶”治理效能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形成“黨小組(黨支部)+網格員+十聯(lián)戶”鐵三角,做到治理中“黨員唱主角,骨干為支撐”。
責任編輯:劉雅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