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花甜粑,流淌在思南人心里的幸福年味!
“快點。這一塊已定形了,再不蒸熟外皮就要裂開咯。”1月13日,記者走進在銅仁市思南縣思唐街道城北社區(qū)黔美花甜粑作坊,看見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甜粑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文儀,正在和妻子制作花甜粑。
花甜粑的制作,在思南縣流傳已久,據傳源于明朝田氏家族,其制作流程是將黏米和糯米一定的比例混合,淘洗干凈浸泡12小時以上,再濾干水分,研磨成米面;取三分之一的米面下鍋加熱攪拌成熟漿,再加入其余生面揉成不粘手但有一定硬度的面團。
隨后,將面團分成若干、搟成薄片,每片涂上食紅或其他顏色,以三層、四層、五層不等重疊,將疊好的面片卷成圓條撻合,制作成花草、山水、文字等樣式,待蒸熟后再切成薄片,與米酒、蔬菜等之類的食材煮熟食用。
食用時,大米的清香,糯米的韌勁混合在一起,既是時間的味道,也是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思南人美好的情感、信念混合在一起,吃一份甜意滿滿的花甜粑,品濃濃的中國美食文化印記。
花甜粑的神奇之處在于把它橫向依次切成薄片,每片花甜粑上都有一模一樣的圖案,堪稱“中華一絕”。
對于當地熱愛美食的人們來說,花甜粑不僅僅是美食,也是體現一種超越外在的浮華而追求內心完美的生活態(tài)度。
特別是每到春節(jié)時,花甜粑更是成為當地群眾走親訪友禮品,或招待貴客的佳肴,其特別的味道和寓意,總能讓當地群眾久“思”“南”忘?。ㄖ軡?/p>
責任編輯:陳虹
網友評論